2025年10月18日上午,吉林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胡湛教授应邀在吉林大学王湘浩楼B108作了题为“恶劣条件下的探测与成像技术”的报告,这也是吉林大学仿真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系列学术交流活动。吉林大学公共计算机教学与研究中心副主任、澳门新葡京娱乐城
陈海鹏教授主持了讲座。


在讲座中,胡湛教授首先分析了在雾霾、烟雾、云、水下等能见度很差或背景光信号过强、被测物发出的光信号太弱的恶劣条件下,传统照相方法的限制,然后重点阐述了使用整形飞秒激光,增大被测物发光强度,增大不同物质之间信号区别,增加探测激光传播距离,增强恶劣条件下探测与成像能力的方法,并展望了这一技术在车载视觉、大气污染探测、危险物质探测等领域的重要应用。


胡湛是吉林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教授,博士生指导教师。现任吉林大学物理学科学位委员会副主席,理学部学术委员会委员,理学部学位委员会委员,吉林省先进光场与现代医疗科技创新中心主任、中国物理学会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、中国光学学会基础光学专业委员会委员、中国光学学会生物医学光子学专业委员会委员、吉林省光学学会光电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、吉林省物理学会常务理事、吉林省光学学会常务理事。曾任吉林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所长,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。胡湛教授长期从事分子、团簇、凝聚态材料和生物大分子超快动力学过程的量子调控研究。